作者在《音调未定的传统》这本书里,展现了更加悠长和耐心的学识和面貌。眼界放宽到整个中国历史传统,哪一个历史学家不希望在全景历史视野中试一试自己的这把宝剑?历史非但没有证明中国存在过自孔子以来便一成不变的传统,而且只以证明所谓传统总在发生时空连续性的变异。只要我们平心静气去看待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常态:具体到某一个历史阶段,时间和空间经常会发生错位。如何看待和研究这一状况?朱维铮先生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十分强调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首先必须弄清对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追究“为什么”。他的那种将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弄成待解的疑团的“证伪”式研究,让不少同道“憎厌”,却赢得了海内外严肃学者乃至一般读者的认同和尊敬。本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心态的体现。 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断版数年,此次全新结集,共出八种(《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壶里春秋》《求索真文明》《中国经学史十讲》《论孔子》《壶里春秋二集》),由朱先生的学生精编精校整理完成。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从封面到版式,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音调未定的传统(增订本)(回应了80年代“文化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也为当下全球保守主义大潮中的文化发展提供参照)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朱维铮(1936—2012),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生前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从教52年。200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眼光独到,笔锋犀利,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治学范围涵盖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多个领域,已刊论文及讲演录二百余篇,著作十余种,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重要典籍近百种,《走出中世纪》等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五四”距今已近百年,然而围绕传统的文化论争依然不绝于耳,有抛弃传统的呼喊,就有传统沦丧的哀叹。如何处理保守与激进的关系,找到文化和价值观的定位,依然困扰着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研究取向发生的重大转变之一,即由80年代以“文化热”为特征的激进主义转向以“国学热”为特征的保守主义。在风起云涌的传统文化热和尊孔读经风中,有人趁势炒古人的冷饭,而经学史、文化史大家朱维铮先生坚持学者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从史实出发,为时代降温。在《音调未定的传统》一书中,他力图廓清“文化”、“传统”等诸多概念,为学界后续的有效讨论奠定基础,避免“聋子的对话”。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承上启下,既回应了80年代“文化热”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当下全球保守主义大潮中的文化发展提供参照系,避免历史的反复,给历史虚无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有效回击。恢复和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启蒙的立场,超越激进与保守,发现不同学说的合理性。这是朱维铮先生在解读史料时从没有忘记的治学态度,从这本书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