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集释(融汇儒道两家道德思想,意在劝化各个阶层的人“积德行善,慈心于物”!)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李昌龄(937年—1008年),北宋时期宋州楚丘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北,一说山东曹县南)人,字天锡。太平兴国进士。累官知广州,不能清廉自守,代还,建议舶货不宜全部官买官卖,部分劣货当听商舶自卖。淳化三年(992),为御史中丞。至道二年(996),进参知政事。坐与王继恩交结,罢政,贬官。后知梓州、河阳府等。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太上感应篇》,作者不详,宋代李昌龄、郑清之为其作了评论注解,自此在民间广为流传,自古以来被誉“劝善第一书”。此书总计一千二百余字,融汇儒道两家道德思想,意在劝化各个阶层的人“积德行善,慈心于物”。《太上感应篇》所传注本甚多,本次出版的《太上感应篇》除将《正统道藏》所收李昌龄、郑清之注本收录外,还补以《正统道藏》未收的名家注本,如清代惠栋的《太上感应篇笺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