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冬子在党和革命前辈的指引、帮助下,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的故事。其情节感人至深、语言生动活泼,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小主人公潘冬子爱憎分明、机智勇敢,是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这本书有助于少年儿童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勇敢坚强、质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红色经典名著。
闪闪红星(少年励志红色经典故事书,快乐读书吧,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丛书)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李心田当代知名文学作家。出生于江苏睢宁,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随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历任解放军第二十八速成中学文化教员,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团长。他发表并出版了大量的话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散文、诗歌等。他的创作集中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儿童英雄叙事,代表作有独幕话剧《小鹰》、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蓝星》、叙事诗《金色的花环》等。他创作的《闪闪的红星》一经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影响深远。序言《闪闪的红星》以人称叙述了“我”(潘冬子)一步步被逼,终成为解放军战士的成长历程。1934年,红军长征,“我”爹跟着部队走了。继续坚持斗争的“我”妈被地主胡汉三活活烧死了。“我”发誓要为母亲报仇,“我”点燃胡汉三的房子后逃了出来。“我”要去延安找我爹,不料中途遭到敌人的毒打,幸亏红军家属姚公公救了“我”,还把“我”收留在家中养伤。伤好后,“我”跟随姚公公一起去找游击队、解放军。终于有一天,“我”带着我爹长征前留给“我”的红五星找到了部队,成为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后,胡汉三被人民政府打倒了,“我”也终于给母亲报了仇。在这个故事里,始终贯穿着“报仇”与“寻父”两条主线。要看懂这个故事,首先应该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故事发生在1934—1949年,时间跨度长达15年。地点在中国的革命老区江西省柳溪村。本书还有几个时间暗线和地点暗线也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加以注意。首先说时间暗线。本书开篇写道:“一九三四年,我七岁。”大家不妨把“我”的出生时间推算一下。不难算出,“我”的出生时间是1927年。本书的作者李心田出生于1929年,他为什么会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前推到出生以前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中国的近代史上,192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发生过很多大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走向失败,同时也宣告了国共两党次合作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还建立了个农村根据地,为后来的各地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以这个时间背景作为故事的开篇,也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从1927年到1934年,中国社会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当时,中国正处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里广大的贫雇农获得了解放,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他们积极地参加赤卫队、游击队、红军。本书对此也做了交代:“我”爹带人把地主胡汉三抓起来,拉着他游乡。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从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大面积的革命根据地丢失,地主、还乡团卷土重来,大肆搜捕革命同志、欺压根据地广大人民。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才胜利结束。本书中第二章修竹哥的讲述,为我们清晰地刻画出了长征开始—遵义会议—会师延安的红色脉络。延安因此成了“我”终的寻找方向,爹留给“我”的那颗红星成了“我”的精神寄托。本书中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所描写的正是1934—1940年广大农村里发生的事情,它印证了对于中国革命早期的精辟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第四章到第八章,时间跨度为1940—1946年,属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1939年3月日寇占领了南昌,江西北部地区沦陷,像胡汉三这样的一些土豪劣绅,投靠日本人成为汉奸卖国贼,继续欺压百姓。所以,此时此刻,“我”想方设法也要除掉胡汉三,因为这里寄托着“我”的家仇国恨。1945年8月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这时姨父暗下里打听到,“过去的红军,后来改叫八路军、新四军,现在叫解放军,过去只有几万人,现在有一百多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则到处“抓壮丁”、强抢民财、祸害百姓,被称为“刮民党”“遭殃军”。为了不被敌人抓去,“我”决定北上寻找解放军。本书中的第九章和第十章叙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1947年“我”参加了解放军,1949年4月下旬“我”跟随部队渡过长江,向江南顺利进军。而胡汉三受到了审判,被枪毙,“我”终于报了仇。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了具象的手法,把抽象的革命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来,比如我妈埋在石榴树下的“带血的子弹头”,把对阶级敌人的仇恨也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再比如,宋大爹告诉我“要像那青松一样,风再大,不低头,雨再猛,不弯腰”的革命道理。另外,姨父给“我”讲了很多革命道理,促使“我”决定“要去延安,要找游击队,不只是为了替妈妈报仇,而是要去革命”。这是全书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阅读的时候应该加以留意。在读完本书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跟潘冬子相比,我的生活状况是好还是不好?我的理想信念是什么?遇到不公时我该如何去做?
推荐1.红色经典故事饱含着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它不仅能够让广大青少年了解革命精神,而且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荐2.红色经典故事是新时代少年儿童宝贵的精神食粮,是赓续党的红色基因和塑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操的优秀教育读本。推荐3.经典的红色故事不仅富有文学性、思想性,还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推荐4.图文并茂,无障碍阅读。书中除了对重点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注释外,还配了精美插画,让青少年能充分感受“红色经典”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