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设定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在列车上、在车站、在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场景,然后根据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条件设定、条件转换和法律发问,如父亲给孩子零用钱是何种法律关系?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法律关系和法律行为,由于其标的微不足道,几乎不会引起诉讼,但对法学教育却非常有用,因为它们可以引导初学者从法律的视角去思考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作者搜集了大量这种性质的事件,并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了编排。该选集第一次出版是在1870年,当时是作为《不附判决的民法案例》第二版的附录出版的,之后不久,便独立出版了。耶林的这两部书开法学教育的风气之先,使案例课成为法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小册子也成为许多国家法学院案例分析课的必备图书。
生活中的法学:法律问题与法律思维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鲁道夫·冯·耶林(Rudolf von Jhering, 1818—1892),十九世纪德国罗马法学者。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罗马法、民法教义学、法律史、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等。主要著作有:《罗马法精神》、《为权利而斗争》、《法学的戏谑与认真》、《法律中的目的》、《占有意思》。【译者简介】于庆生,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法理学、罗马法和民商法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代表性译著有:《论自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法律的故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2014年增订版)、《欧洲私法的原则、定义与示范规则(第4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法律的规则:历史、理论及其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比较法哲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柯伟才,男,广西合浦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扬州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欧洲法律史、罗马私法和民商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这本书可以称为一部日常生活法律关系的《十万个为什么》,对法学教学十分有用,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关系进行连环发问,不断纵深延展法律问题,让法学生的脑洞大开,启发学生的法学思维。本书充分结合了实践案例与理论学说,让法律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深入思考并精准运用正在学习的法学知识。★原版书在1904年就已经在德国出了12版,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国十分畅销。★本书属于我社品牌法学名篇小文丛,该系列已推出多部广受读者喜爱的法学经典译著,具有较好的品牌效应。★译者多年从事法学教学研究,精通多门外语,已出版多部翻译著作,获得读者认可。★本书保留了拉丁文、德文出处和原著边码,方便读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