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人类学艺术经验、国外典籍文献、中国文物遗存、文学人类学作品阐释与审美分析、民俗学与民族学文学事象等五个方面,系统探讨了人类学美学发展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美的本义起源于原始宗教羊生殖崇拜的观点;指出我国目前审美人类学应重点研究族群文化审美及表现形式;由“他视者”的角度重估了布留尔《原始思维》、弗雷泽《金枝》等人类学著作观照中国风俗文化的得失,强调中国文化人类学应以人类文化思维共同性差异性为研究旨归;给出了文学人类学的新的学科定义:“文学人类学”应把人类学事象与文学活动的交融促生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规律形式的作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倡导文学人类学要回归“本体论文学人类学”。同时,在探究中国上古艺术右旋律、回首律、拆半律等审美法式基础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与“美”的关系的理论,建构文物考古美学。
人类学美学研究 (相山学术丛书)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男,1955年出生于安徽寿县,197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班结业,师从齐森华先生。曾任安徽省皖西博物馆馆长,现任淮北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戏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重点学科——古典文献学学科负责人。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的艺术美学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丛刊》、《光明日报》、《文献》、《文艺研究》、《戏曲研究》、《孔子研究》等国内重要期刊及《中国文化月刊》(台湾)、《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境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出版《诗经与文化人类学》、《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的艺术美学研究》等专著四部。论文《诗经鱼丽与秦汉前生态观念》2003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淮北师范大学“十一五”期间科技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