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工作思维》麦肯锡咨询公司自192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帮助客户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许多国际知名管理学家、企业家都是“麦肯锡校友”。麦肯锡的工作方法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大企业流行的管理工具。本书要分享的正是无数麦肯锡咨询顾问总结出来的高效工作思维。相当于具体的工作技巧,工作思维的转变更为关键。《麦肯锡工作思维》主要为希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朋友而作,包含了发现问题、设置课题、梳理信息、分析情报、思考对策、评估方案、沟通谈判、执行计划、展示成果、协调身心等十个部分。广大读者可以先从检查自己的工作习惯开始,找出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对照麦肯锡工作思维及方法来加以改进。
麦肯锡工作思维(分享及剖析麦肯锡咨询顾问的高效工作思维,在10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帮你及企业将工作效率提升到极致)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卫斯理,商业畅销书作家,企业管理顾问,互联网领域的实践派。他热衷于钻研和学习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苹果、脸书、谷歌等众多世界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对电商和金融体系也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致力于企业管理创新和管理提升。他创作的作品多被企业选定为内部培训教材,重印数十次,向千万读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阅读信息和新鲜的科技资讯。 序言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美国运通公司前总裁哈维·格鲁布,美国IBM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郭士纳和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这四位商界达人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过。麦肯锡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咨询公司,但在管理咨询界有着极高的威望。1926年,芝加哥大学会计学教授詹姆斯·麦肯锡创办了这家咨询公司,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作为历史悠久的咨询行业老牌企业,麦肯锡目前在全球44个国家设有80多个分公司,共拥有7000多名专业咨询顾问,其主要工作是由麦肯锡咨询顾问和客户组成的专职咨询项目小组来共同解决客户的问题。麦肯锡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马文·鲍尔制定了一条规矩:“做咨询时一定要保持独立性,一定不要过多干预客户的内部事务。”尽管麦肯锡顾问不能过多干预客户的内部事务,但他们致力于帮助客户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麦肯锡工作法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大企业流行的管理工具。本书要分享的正是无数麦肯锡咨询顾问总结出来的高效工作思维。相对于具体的工作技巧,工作思维的转变更为关键。假如我们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思维,就能在实践过程中举一反三,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新技巧。麦肯锡工作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将问题设置为研究课题,然后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制订方案、评估方案、执行方案,直至取得最终成果。在此过程中,我们少不了与各方进行沟通谈判,用成果展示来说服众人,并且避免自己被工作搞得身心俱疲。本书将在各个章节里分别讨论上述内容。麦肯锡工作思维是一个指路标,引导我们少走弯路,在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但这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自我提升的终点。永远不要限制自己的发展潜力,这正是麦肯锡工作思维所追求的目标。
一:《麦肯锡工作思维》提交问题时的心锚效应:当你准备好三个代替方案向客户汇报时,你提交方案的顺序会影响到对方的决定。根据麦肯锡多年总结的经验,接收者会受到最初听到的方案的深刻影响。因为他们在不清楚你的所有方案时,会拿第一套方案做参考标准,衡量后面提交的其他方案有何优缺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心锚”,即最初听到的意见会像一个锚一样限定人们的思考方向。假如我们先接触高难度课题,再看普通难度的课题时就会觉得非常轻松。假如我们先接触低难度课题,再看普通难度的课题时就会觉得有点难。心锚效应就是通过对比形成的效果。二:《麦肯锡工作思维》好课题的三要素,一个值得研究的好课题,必然包含了三个要素:①属于本质性的选项:好的课题一旦找出答案,就会直接影响参与者在后面的讨论方向。没有这种决定性的影响力的课题,要果断舍弃。②包含深入的假说:所谓“深入的假说”就是从“颠覆常识的视角”看问题,或者用新理论来解释普遍情况。当这个假说被验证后,所有的课题研究参与者都会认同这个假设的价值。③可以找到答案:世界上有很多得不出答案的课题。这样的课题不是麦肯锡人眼中的好课题。假如不能找到答案,就不要把这个课题提上工作议程。三:《麦肯锡工作思维》“一手信息”最可靠,“二手情报”不可轻信:麦肯锡工作思维以事实为基础,但很多人对“事实”缺乏准确的认识。当我们从报纸或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时,会下意识地认为它讲述的是事实,其实不然。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自媒体,发出的都不是“一手信息”,而是经过自己加工、掺入了第三者意见的“二手情报”。无论发布消息的主体多么权威,经过过滤的“二手情报”跟“一手信息”都不能划等号。比如,我们在写调查报告时引用了《××白皮书》原文中的数据和观点都属于“一手信息”,而我们自己这份调查报告对别人来说就是“二手情报”。又如,我们在现场跟某位客户交流得到的信息是“一手信息”,但我们整理出来的聊天记录对别人而言属于“二手情报”。在麦肯锡,“二手情报”只能算是“观点”而不是“事实”,事实永远藏在“一手信息”中。为了拿到“一手信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原文资料和现场勘查。这样有助于我们发现“二手情报”中没有提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