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机制及路径:基于鄱阳湖流域的调查》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编号:10CGL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森林旅游核心利益主体的相关碳补偿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为例”(编号:41361035)和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项目“森林旅游区游客/农户碳补偿决策行为研究”(TYETP201319)等项目及几个科研平台的资助,对区域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机制及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为研究手段。调查范围最初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原有设定范围不能满足案例分析的需要,因此将原设定研究范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扩大到鄱阳湖流域全域范围(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时将成果名称变更为“鄱阳湖流域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并获得了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批准,本专著为其主要成果)。因范围扩大,增加了研究样本和案例,丰富了本课题研究。鄱阳湖流域面积达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18%,鄱阳湖流域范围与江西省行政区划范围高度吻合,因此主要资料采用了省域数据。本研究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调查对象分为游客、旅游企业和林场、农户和地方政府。课题调查总共发放游客问卷1300份,收回问卷1194份,总有效问卷1089份,有效率91.20%;发放的农户调查问卷266份,总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96.99%;旅游经营者共投放170份问卷,回收160份,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82.94%;发放林场问卷80份,收回问卷60份,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76.67010;政府管理者有效样本37份。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作为研究的支撑。
本研究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人地和谐为主旨,从低碳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区域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低碳认知、意识及其行为规律,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碳中和等理论的低碳旅游创新模式。以利益相关者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或设计碳汇补偿机制、供求机制、技术和制度创新机制等动力机制,并探索一套包括价值体系、社会和政府制度性支持体系等在内的的低碳旅游发展路径等。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机制及路径:基于鄱阳湖流域的调查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王立国:江西省永丰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国土学院旅游系主任,首批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对象,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以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一年,以及江西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身份出国访问学习一年。研究专长为旅游生态管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旅游策划与规划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编号:10CGL035)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森林旅游核心利益主体的相关碳补偿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为例”(编号:41361035)1项,省部级纵向及横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及编著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