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想过死亡,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约翰·利兰 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为长寿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资深《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利兰刚刚结束婚姻,父亲早已去世,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六位高龄纽约老人,时间持续整整一年。 在采访的那一年,他57岁,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 85 岁,这也是美国增长迅速的年龄层。所有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 约翰选取了大多数人不愿意谈论和面对的主题——老人是如何慢慢衰老并走向死亡的。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已经很完善,依然有很多老人无法“善终”。这六位老人都不能再说“明天会更好”。明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对生活的掌控更弱,朋友和爱人更少。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糖尿病、健忘、心脏病、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都只会不断恶化。 在书中,约翰以记者的生动笔触,如实记录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关注议题涉及老人的健康,老后的艰难,老年人的孤独感,独居的困境,养老的保障,养老院的体系设置,医疗的局限,生前遗嘱的意义,与配偶子女的情感与矛盾,以及如何过上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龄生活。 在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的今天,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当独生子女步入老龄化社会,该如何迎接不断提前的“中年危机”?《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呼应时代之作受欢迎度出乎意料,仅网页浏览人次便超过百万!) EPUB, PDF, MOBI, AZW3, TXT,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约翰·利兰(John Leland)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善于报道和纪录社会变迁对普罗大众的影响,例如美国金融危机风潮下的房产法拍、身份盗用、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他曾以《男同性恋相守逾58年》的纪实报道获得2013年纽约重要媒体奖项。作者曾著有《臀部的历史》(Hip: The History) 和 《为什么凯鲁亚克有意义:在路上学到的事》(Why Kerouac Matters: The Lessons of On the Road)。 在加入《纽约时报》前,他曾任《新闻周刊》(Newsweek)的高级编辑、《细节》(Details)的高级编辑、《新闻日》(Newsday)的记者、Spin杂志的记者和编辑。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老龄化、少子化、高单身率日趋严重的时代,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式,尽管有人开始探索结伴养老的模式,但它是否能打破养老的僵局还不确定。我们能确定的是,每个人都会迎来老去那一天。而我们是否已为年老做好准备?本书紧密围绕21世纪这个长寿时代活到高龄的老人将面临的种种问题,大多数人只是把命运交给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寿命延长只是意味着折磨与痛苦的延长。那么从年轻时起,我们应该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将长寿变成恩赐而不是诅咒。 ◎本书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追踪采访六位85岁以上的老人后写的一本非虚构纪实作品,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刚上市便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进入亚马逊总榜前一百,社科分类榜前列。作者不仅如实记录老人的生存状态,也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建议:比如当80后,90后这一代老了以后,能拿到的养老金可能很难支撑他们维持体面的生活,那么从现在起就要为养老进行足够的储备。在少子化年代,老人都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当自理能力变弱时,如何在合适的养老院中度过余生,并过得快乐而有尊严。面对过度医疗,是选择低质量的继续生存,还是寻求完满的善终。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也是人人将要面临的选择。 ◎本书起源于《纽约时报》的系列访谈报道,发表之后,受欢迎度出乎意料,仅网页浏览人次便超过百万。出书后,韩国熊津出版社旋即以五位数美金买下版权。作者在前六章重点介绍这六位老人的故事,还有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后六章分别记录他从老们身上学到的人生经验。这六名高龄纽约客反映出美国复杂的移民文化,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也大异其趣。从访谈中我们将与作者一起参与这六位老人的生活,追着这些纽约客晚年的人生经历,作者将他们的人生智慧、处世经验、幸福感和不可避免的病痛,逐一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